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学院新闻

探千年非遗技艺 铸时代工匠精神——永利官网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2025年04月03日 14:08  点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如何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百花齐放的地方文化到热火朝天的生产一线,思政教育“小课堂”在同社会“大课堂”的融合中,释放无限活力。4月2日下午,永利官网组织师生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山市金星砚文化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工匠对话、文化研讨等形式,将非遗技艺与工匠精神、文化自信深度融合,为青年学子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文化传承实践课。

金星砚起源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其石料产自庐山驼岭,因砚石中天然金斑似星辰而得名,石质地坚韧细腻,纹理天然独特,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其制作技艺传承千年,兼具“发墨快、蓄墨久、墨色艳”的特点,自古被誉为“砚中之魁”,传说陶渊明曾以驼岭青石制砚书写《五柳先生传》,宋徽宗更御笔亲题“金星宋砚”,赋予其“国砚”美誉。2006年,金星砚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庐山市通过申请地理标志商标、建立非遗展厅等措施,推动金星砚技艺的保护与创新,使其在新时代焕发“金光”。

在金星砚博物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平汉向师生们讲述了制作金星砚的八大工序选料画坯、整形制坯、雕刻铭文、打磨抛光等及几代匠人坚守技艺的故事。每一方砚台需历经数月甚至数年的精雕细琢,每一刀都是对历史的敬畏,每一道纹路都是文化的延续,每一环节都凝聚着匠人对完美的追求。李平汉提到,尽管制作周期长、经济回报慢,但他仍坚持“刀不离手”,将庐山人文元素融入砚雕,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赋予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这一“精益求精、专注坚持”的精神与当代“工匠精神”的内涵高度契合,专注、标准、精准、创新、完美、人本,既是传统手工艺的灵魂,也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金星砚承载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中华文化的美学智慧,是思政教育与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的深度融合的鲜活载体。通过“非遗+课堂”模式,能够更好地将文化传承融入德育育人实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创新传统文化,以匠心守护传统,以创新接续文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革命遗址到非遗工坊,从理论讲授到实践浸润,此次金星砚主题教学实践活动,是学院实践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永利官网积极响应“大思政课”建设号召,不断拓宽思政课育人的边界,持续探索实践育人体系,打造课堂叙事性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大课堂、时代大背景深度融合,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初心使命,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践育人效果。


通讯员:李亚菊    审稿人:谢伏华

责 编:余卫平

关闭